孔圩村位于新沂市北马陵山脚下,是个典型的偏远小山村。这里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村民收入仅靠几亩薄地和外出打工。总面积2平方公里,下辖8个组,总人口3500人,18岁以下未成年人1004人,其中留守儿童34人,孤儿1人,残疾儿童3人,其他困境儿童148人。
去年以来,我们市、街道、村三级项目组充分发挥事前调研谋划、事中督促指导、事后梳理反馈的协调组织作用,立足孔圩儿童实际,整合各方资源,合力推进“123456”工作机制,切实为全村儿童提供综合性的支持和服务。
一、广泛动员,形成共识
一是召开三级动员会。为了避免项目实施成为妇联的独角戏,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召开项目动员会,会上,市政府妇儿工委办作了“儿童权利倡导和儿童保护项目落户新沂的背景及意义”的培训辅导,市领导在会上反复强调:项目落在新沂,是件大好事,务必创造性地完成。同时成立三级项目组,随后相继召开新安街道项目工作动员会和孔圩村村民代表会议,对项目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宣传。
二是走村入户动员。招募一支由妇儿工作者、社工和志愿者组成的项目服务队,32人分成8组,集中3天时间,跑遍了872户家庭,对孔圩村0-18岁儿童及其家庭进行走访、动员和宣传。
三是广泛营造氛围。通过横幅、标语、宣传栏,宣传儿童优先的理念;制作并发放《儿童安全知识手册》;在各级各类媒体开设《走进孔圩》栏目;开设儿童保护热线88685261;设置有关儿童安全的警示牌……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人人有责、家家参与的生动局面。
二、多方调研,制定方案
围绕“为了谁、依靠谁、怎么做”三个层面,召开了村民代表、爱心妈妈和成长伙伴、公益社会组织以及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座谈会;举办1期社工理论和志愿服务培训班,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调研周活动,建立全村儿童信息档案。通过多方调研,摸清了儿童的需求状况以及可支配资源的实际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以“家”为核心,以“123456”为机制的工作思路。即建立一份儿童信息档案(经过调研摸底和实地入户走访,为孔圩村的1004名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纸质和电子档案);搭建两个工作平台(孔圩村儿童之家,工作交流平台包括工作微信群、家长交流群、志愿者交流群等);成立三支队伍(志愿者队伍,爱心妈妈队伍,三级项目工作组队伍);构建“3+1”关爱模式(成长导师、爱心妈妈、成长伙伴+儿童);
建立五项工作制度(儿童信息登记制度、三级联动制度、舆情监测和发现报告制度、个案评估制度、社会力量参与制度);开展六类主题活动(“家·安心”儿童托管活动、“家·温暖”安全教育活动、“家·品格”品格教育服务活动、“家·成长”课外兴趣服务活动、“家·和谐”亲子互动活动、“家·关爱”志愿服务活动)。
为了指导好项目启动工作,国务院妇儿工委办专家调研组、省和徐州妇儿工委办专家组先后来到新沂调研指导,徐州人大督导组来到孔圩进行儿童权益保障专题督导,对项目方案和实施提出很好的整改意见。
三、强化督导,全面落实
一是政府督导落实。召开了全市妇女儿童工作会议暨孔圩村儿童服务与保护国家级试点项目启动会议,徐州市政府妇儿工委办主任鹿茜和我市政府妇儿工委主任、副市长张汉荣亲自参加会议并对项目做了指示。要求参会单位做到“四明确” 的要求:明确目标任务,明确措施要求,明确责任人,明确序时进度,制定单位实施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5月,召开项目推进会,组织参会单位走进孔圩交流工作。7月召开项目调度会;12月还要召开年度总结会。
二是专家督导落实。2016年11月,徐州人大督查组视察了孔圩村项目并听取汇报。2017年5月、6月和11月,徐州专家组先后三次来新督导;8月,省专家组来新督导。他们通过查档案、看现场、听汇报等方式,从氛围营造、机制探索、阵地作用发挥、材料归档、经费使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
三是三级联动实事化落实。根据成员单位的项目实施计划,编排出《2017年孔圩村“儿童权利倡导和儿童保护”项目各成员单位实事推进计划表》,招募16个社会组织、76名志愿者、2名专业社工共同走进孔圩,逐步落实各项工作。
志愿者服务队在走村入户中了解到5岁的孔飘飘父母离异,天天被父亲带到赌博场,他们立即干预,先是通过公安部门对其父亲进行批评教育,然后就近安排孔飘飘到嶂苍小学就读,日常生活由其姑姑照看。电视台带领30名孩子录制《宝贝向前冲》;科协组织50名困境儿童参观我市新建成的科技馆;公安局来到幼儿园,为孩子们发放了安全知识绘本并给予详细讲解;市场监管局对孔圩村的小摊点、食品店及学校周边的食品安全进行大检查;组织部组织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女党员等100多人,祭扫小窑头烈士陵园;市人社局开展了“就业技能培训进孔圩”活动;柳琴剧团把传统戏曲送到孩子身边;弟子规学堂走进孔圩开设国学大讲堂;慈善义工协会、新安街道人大代表、司法局等走访慰问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为他们发放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文广新体局为孔圩村儿童之家送去100册图书;民政局为34名留守儿童签订监护协议;园和情商教育中心、金凤凰职业培训学校、女童保护工作组开设情商教育、女童保护、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家长大讲堂等讲座;市妇联创办春蕾艺术培训班,开设音乐、舞蹈、剪纸、朗诵、沙画、美术等课程,开办16期,受益儿童近400人次;一惟舞校、新沂之声微公益协会、冰心沙画工作室等社会组织,胡冰、刘洋、韩瑞红等志愿者纷纷走进孔圩、参与项目。
为了给孩子们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新安街道办先后投入200多万元,改善村容村貌。孔圩村大力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程,投入20多万元用于妇女儿童之家的建设与运营。
在项目的实践与思考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真正构建一个区域的儿童保护体系,营造全社会关爱儿童的良好氛围,领导重视是前提,经费保障是基础(目前这个项目硬性投入220多万元,其中村里20多万元,镇里200多万元,市妇联、市妇儿工委办5万多元),三级联动是关键,团队、学校、社区、家庭四方互动是源泉。
目前我们正在做一个“互联网+”互动平台,也即是最喜爱新沂市妇联微信公众号上建立一个《走进孔圩》的小程序,通过设置项目介绍、实施动态、儿童档案、爱心团队、公益发布等栏目,把试点项目的全部内容上传,让大家通过小程序就能了解项目的实施总体情况,争取将项目工作向体系化、网络化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久久为功,不断梳理总结,进一步加大整合和联动力度,不断提升项目的质量和效能,全力打造新沂儿童工作新品牌。